본문
寻找历史文化的气息, 济州原城心之旅
별점(별점없음)
下面将介绍原城心弥漫着济州历史文化气息的济州牧官衙、五贤坛等几处地方。
评论
0
查询
15,734
SNS分享
1
- 寻找历史文化的气息济州原城心之旅
有一位作家曾说过:没有痛苦的喜悦和没有喜悦的痛苦都是不真实的。照这种说法,痛苦与喜悦共存的济州市原城心可谓是最为真实的地方。这里不仅洋溢着东门市场和西门市场商人们所焕发出的独特活力,还矗立着经受了历史刻骨之痛的众多建筑。下面将介绍原城心弥漫着济州历史文化气息的济州牧官衙、五贤坛等几处地方。
从耽罗时期到朝鲜时期,济州牧官衙(史迹第380号)一直是济州的政治、行政、文化中心,但却在历史长河中几经磨难。官衙建筑曾在1434年因一场大火而被完全烧毁,后在朝鲜时期经历了多次扩建和翻修。而到了日本殖民统治时期,这里遭受了严重的损毁,除观德亭以外的所有建筑都化为了废墟,难寻痕迹。现在所看到的济州牧官衙是考证文献并咨询专家后于2002年复建后的面貌。当时,当地人开展了献瓦运动,自发捐献了复建所需的5万张砖瓦。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,历经沉浮兴衰的济州牧官衙都可谓是融入了百姓之魂的空间。



位于济州牧官衙入口的观德亭(宝物第322号)是济州历史最悠久的建筑物。世宗30年,济州牧使辛淑晴为进行军事训练而下令修建了这里。从朝鲜时期起观德亭就被用作人们集会的场所,现在也被用作举行各种庆典的广场,告知春天到来的“耽罗立春祭”每年便在这里举行。有很多游客专程为了这里而来到济州,观德亭已成为了济州旅游中必不可少的景点。另外,虽然在济州经常能看到石爷爷,但实际上被指定为文化财的石爷爷不过40余座,而在观德亭的各处可以看到元祖济州石爷爷。




从观德亭出发,经过塔洞商业街便可以看到山地川。这是一条发源于汉拿山北坡观音寺附近,流经济州市我罗洞、二徒洞、健入洞等地最后汇入大海的河川。现在我们常说的山地川是指东门市场入口对面流淌的河流。上世纪60年代,随着产业化的蓬勃发展,这里被如雨后春笋般涌出的住宅、商铺所覆盖,受到了严重的污染,到了2002年,经过不懈的整改终于使这里恢复了自然河川的面貌。河川之上还架起了一道道拱桥,营造出极为雅致的氛围。不过就是几十年前这里还是女人们聚在一起洗衣服的地方,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为了济州著名的景点。而山地川广场更是成为了举行各种地区文化艺术庆典的舞台,有时还会举办街头音乐会。



济州城址是曾围绕着济州牧治所的城址,因是用石块堆垒而成的,所以较为醒目。济州城的具体建造年代目前还不得而知,但推测始建于耽罗国时期的济州城曾在高丽时期进行了扩建,后在朝鲜时期又经过了数次修缮,被用于防御倭寇。但到了日本殖民统治时期,拥有悠久历史的济州城址遭到了严重损毁。后来在开发济州港时,大部分城墙被拆下用作了填海材料。大部分济州城址都已被沉入了海中,只留下了极少的一部分,成为了帮助我们了解过去筑城方法的宝贵资料。目前南水阁处的150多米已得到了复原,为提高济州城址历史价值的努力还在继续。



沿山地川上行,经过东门市场再走10分钟左右就可以看到五贤坛。五贤坛是为了缅怀在文化、思想、教育、学问等方面为济州做出突出贡献的五位贤人而建造的祭坛。五贤分别是指被流放到济州的冲菴金净、桐溪郑蕴、尤庵宋时烈、被降职为安抚御史的清阴金尚宪和就任济州牧使的圭菴宋麟寿。从金净于1578年第一个配享祭祀到宋时烈于1695年最后一个配享祭祀可以看出,这五贤横跨了100多年的历史。1871年,兴宣大院君开始大力废除作为儒学学府的书院,对此深感痛心的儒生们为了让子孙后代不忘五贤,特意堆砌俎豆石来进行祭祀,由此形成了今天的五贤坛。相比五贤和儒生们的深远意义,如今的遗址多少显得有些简陋,但却能够让人油然生出敬意。


- 注意事项
- 2018-12-04
- ※ 此文里的文字、照片、视频的版权全部属于济州旅游发展局,禁止非法转载。